top of page

15 Minutes with Hang

Ep73

情绪之旅5:归属感,我们要先属于自己

Hello大家好,我是赵航,欢迎来到我的podcast “15 minutes with Hang”。作为一名专业的人生教练,我专注于个人成长,内在探索。如果你对自己和她人充满好奇,想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并且通过行动创造属于自己的自由生活,那么我们一起踏上这个神奇的旅途吧。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这期的podcast。

之前几期podcast我们一直在聊关于不同的情绪,上一期我们算是变换了主题,聊了最近一个比较火的电影。这期我们强势回归,我想继续跟大家聊一聊不同的情绪。这一期想聊的情绪是belonging归属感。

这个在Brene Brown的书里面的章节是当我们在寻求连接的时候,其中第一个情绪就是归属感。归属感这件事情非常有意思,其实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概念就很着迷,很感兴趣,到底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有归属感?同时又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处在熟悉的地方,却好像不属于那里?我觉得一方面可能跟我自身的经历有关,自己搬过很多次家,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国家生活,也经受过文化冲击或者是反文化冲击,所以出于自己的兴趣,一直对这个问题有着一定的好奇心。

几年前当时还有自己的公众号,也写过一篇关于归属感的文章,同时发了问卷让大家来回答什么给他们带来归属感,什么让他们觉得没有归属感,还去采访了周围的朋友,总之其实做了一系列的功课来探究这个问题。发现了一些共性,但其实又觉得没有看到问题的核心和本质。语言、文化,我们和周围的朋友,和他们的连接,是否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话题,周围的环境,似乎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在一个地方是否觉得有归属感,但好像总觉得依然缺少了些什么。直到我看到这一个章节。

这一章在讲归属感的时候,第一句话似乎让我发现了我之前没有发现的,我一直在寻求但是没有找到答案的那个 missing peace欠缺了的东西。她说we have to belong to ourselves as much as we need to belong to others. Any belonging that asks us to betray ourselves is not true belonging。我当时看到这句话就觉得是enlightening就被闪电劈了一下,好像一下子感受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她说我们其实是要先去归属于自己,才能和别人产生连接,才能归属于一个群体。任何的这种归属的感觉,如果需要我们去变成另外一个人,或者需要去隐藏自己的某一些部分,都不是所谓的真的归属。

我之前在想归属感的这件事情的时候,很多时候是去在看外界的环境,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样的作用会让我们觉得归属,而所谓的missing peace而缺少的部分其实是自己,自身。我们对自己的认知,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同时我们又能多么的接受自己现在的状态,有多么愿意去以真实的状态出现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

作为一个人,其实每一个人内心都是渴望爱、渴望连接,渴望有归属感的,这件事情可能就像是我们需要空气,需要食物,需要水来生活一样。作为一个群居的种族,这个就是我们在寻求的东西,是不可磨灭的内心的渴望。而其实当我们在对自己不接受或者对自己不了解的时候,而一味的想要在一个地方得到这种归属感,其实反而事与愿违,让我们去做一些表面上能找到归属感,但内心却发现我们更和团体脱节的事情。我们可能会去试图fit in,试图把自己变成另外一个样子,而得到别人的认可,去和别人看上去很一致、相似,而这么做反而让我们更无法可以真实的展现自己,更无法在这个环境中觉得产生连接,觉得自己有归属感。

所以当看完了这一部分的章节的内容的时候,让我觉得真正可以找到归属感,真正可以让我们有连接的不光是环境的因素,也有我个人自己的因素。在看的时候我也在思考,也让我去回想自己有归属感和没有归属感的经历,让我想起来之前自己的亲身经历可以算是我觉得都可以拿出来做案例分析,可以拿出来去做关于没有归属感或者产生归属感的这样的一个案例。所以也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当时我们的 group这个小组是一个entrepreneur group是一个大家都是创业初创,不管是自己单干或者是自己有公司的这么一个互相支持的小组。我们在一起最开始是每周,后来变成每两周,甚至每个月,在线上大家一起组织这么一个小的会议,大家互相支持,有的时候我们会彼此做coaching,这里面有几个coach,或者是我们互相给建议,给意见,头脑风暴,有的时候我们一块读书,然后看这里面有什么我们可以去相互学习的。

总之我们运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和方法去互相支持,而我在这个小组里面和这五六个人一起度过了三四年的时间,从我当时还是在全职还没有辞职开始,后来到我从美国搬到加拿大,到我开始创业以及创业前期各种各样的经历和挫折,各种波折,这些人其实都在我的身边。

我觉得一方面肯定不能否认的是他们给我带来的价值,但另外一方面其实是我觉得我和这些人以及和小组有着更复杂的一些关系,当时其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当时似乎更多的在忙于做事情,而没有退一步去真正的思考和消化我和这些人的关系,以及我希望他们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是否真的在支持我,或者有什么欠缺的。

我和他们的关系是表面上我们其实非常的close非常的亲密,因为在那样的一个场域中,我们这些人都在经历着很类似的事情,大家都在创业,大家都有相似的挑战,相似的心路历程。同时又是那样的一个环境中,我们会去给到彼此支持,会去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现在的痛苦,现在自己的经历。其实按理说是非常容易产生连接的,然而我和他们的关系是表面上很亲密,同时有一些时间有一些moments,有一些片刻让我觉得确实和他们连接感很强。但是非常真实的是很长的一段时间,每次在我们要meeting在每周或者每个月的会开始之前,我都会觉得不安,我都会觉得紧张,我甚至有的时候就不想去参加这个会。

而我现在反观这件事情,到底是为什么呢?第一个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这个小组其实是非常challenging dominated group,大家的性格或者是大家的思想意识都是觉得我们要去挑战彼此的想法。我觉得挑战想法这件事情本身没有任何的错误。Coaching的很多时候,其实我们是在去挑战一些非常limited assumptions,我们自己非常有局限性的一些观点和判断,这个本身没有错,而挑战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发现可能有其他的来看待事情的方式方法,从而引发思想上的转变,引发不同的行动,得到不同的结果。

然而在那样的一个小组中,好像每一次去,给我的感受是我都会被挑战,甚至是给我的感觉是我都会被批判,从而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不舒服的感觉。他让我意识到其实挑战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solid foundation,是需要有一些比较稳固的根基的,而这个稳固的根基起码在当时我需要的是被看见,被听到,被理解completely完全的被听到、被理解、被看到,完全的可以去分享我的想法,我是谁,而不被批判,不被评价。而在我们没有这样的一个基础之上的时候,任何的挑战在我这边都会被看成是批评。而这种批判其实就会带来伤害,带来自责,而这种伤害和自责让我会去把更多的思想、想法、能量,投入在我希望他们怎么看我或者我希望我需要去portray一个什么样的image,我需要把自己以什么状态呈现在他们面前,而不是去想我到底需要什么。而我越去关注在他们对我的想法上,我越无法真正的去做自己,而我越不能真正的去做自己,我就越不能在这个小组中感受到连接和归属。

其实就回到了Brene Brown不让在书里面说的那一点。当我们需要去假装一些事情,当我们需要去背叛自己真正的内心的想法或者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在一个群体中找到所谓的这种归属感,这种所谓的归属感就真的是假的,他并没有让我们感到内心真正的归属。

所以当时在那一刻,我可能更需要的是被全身心的倾听,被理解,被关注,而那种的支持其实已经足够了,而他们给我的支持是可能是another level,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去挑战我的想法,让我去更快的行动,更好的去往前推进,去实现我的目标。而在当时那种我觉得已经很大压力,我觉得已经很不知所措的情况下,反而欲速则不达,反而去影响了我对他们的信任。

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我并没有觉得他们真的是在judge我,真的是在批评我,在批判我,它是一个perceived judgment,是被我认为或者是被我感受到的一种批评或者是批判。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是谁需要改变,是说出这句话的人,还是听到这句话的人呢?我觉得我做了很多功课在去改变我的想法,或者是改变我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他们都是好意的,他们不是在来批判我,他们是在试图来帮助我。然而在当时的我觉得是处于一种相对混乱的状态,事情太多,顾不过来,没有很清晰的方向,自己在做很多的事情,试图去开辟出一条道路,同时自己本身已经给自己加了很多的压力,在那种情况下,他们对于我的挑战或者是试图去帮助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待事情,只会引发我对自己更不信任,也让我去更容易去听信他们,然后觉得我做错了一些什么,而这样的一些想法立刻产生了disconnection,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

哪怕我的逻辑上知道他们没有在批判我,但我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上的反应就是非常的强烈的,而当我对自己的这种不接受,当我对自己的怀疑或者是觉得我自己已经做错了些什么的时候,我真的没有办法去承认,现在这就是我的状态,这就是我的想法。This is where I am,所以自然产生的做法就是去逃避。

而我设想如果我自己那个时候更grounded更有自信的去说出来,这个就是我的状态,这个就是我现在在经历的,同时我希望你们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来支持我,我希望你们可以听到我,而不是来挑战我,可能我现在并不需要挑战,我不知道我们的关系是不是会以另外的一种形式去发展。

所以我觉得归属是一种相互的作用力,是我们需要自己100%的看到自己,接受自己,愿意以最真实的状态出现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时这个环境也允许我们以这种状态去出现,在这种状态出现的时候,不会让我们觉得被批判。

而什么样的环境其实能让我们更好的以真实的状态出现呢?我觉得环境可能需要一些多元性,而我在回想我当时的小组的时候,可能大家除了我以外的人都太类似了,或者有太多共同的想法,太多共同一起经历的事情。就好像所有的人都已经是老朋友,你忽然之间出现加入到这样的一个小组中,你需要和所有的人重新建立连接,我并不觉得这是个问题,只是如果这些人都还在讨论过去的故事,分享曾经的经历,他们如果并没有去完全的敞开心扉让你融入进去的话,你只会觉得自己不属于那里。而哪怕我猜测在那种情况下,如果我可以完全100%的接受自己,以这样的一种状态出现的话,如果这个环境并没有很好的去敞开去接受我的状态,可能导致的结果并不是我去fit in,我去改变自己,去寻求这种归属感,而是我会stand out,我就是我,他们就是他们,我们会格格不入,也很难产生真正的我们寻求的内心的归属。

所以我觉得属于自己是必要的,是重要的,但是它未必是所谓的第一步。因为在一个滋养的环境中,在一个包容的环境中,他们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接受自己,更好的去看到自己,让自己觉得那是ok的,然后这两者就相互作用。我们一方面在接受自己,接纳自己,归属于自己,同时也和这些人和这个群体产生了这样的一种归属感。

当我看到归属感这个词,很神奇的是脑子中出现的画面是一个人,走在街上,似乎是一个夏天的晚上,非常舒服的天气,就在街上走着,周围的人有人吃饭,有人在街上溜达,他们和我都非常的不一样,他们自顾自做着自己的事情,我不认识他们,但我们如果对视的时候会彼此点头微笑,所有的人都怡然自得,在享受着自己的时光。我其实不知道这不是这个是不是我之前自己的经历,或者是我对未来的一种畅想,但是那个画面中我是一个人,却分明感受到非常强烈的一种归属感。可能这就是当我归属于自己如此强烈的时候,无论我是一个人或者是在一个群体中,我都能感受到这样的一种内心的滋养的踏实的状态。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归属自己,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这样的一个环境,让别人更可以属于自己,也和其他的人创造出这种神奇的链接,让我们内心觉得踏实、富足。

欢迎大家分享你对于归属感的想法和感受。这期就到这儿,我们下期见。

我相信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如果我们可以把内在的探索转化为行动,这个世界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感谢大家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我的节目,欢迎点赞,评论,并分享给身边的一个朋友。Have a nice day!

bottom of page